近年来,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同时,特色小镇建设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概念模糊、定位不准,把特色小镇当成招商引资的抓手,甚至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有的政企定位不清,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有的缺乏特色,导致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11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交流。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地区实践创新,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兴起。全国政协高度关注特色小镇建设,将“妥善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为十三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此为议题,是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总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经济建设领域建言资政的重要举措。
两年多来,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调研表明,特色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城镇提质优化的重要抓手和支撑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探索实践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也大有可为。
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了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高度关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准。对特色小镇认识不到位,规划编制重视不够,空间规划绿色发展理念认识不深,对功能“聚而合”理解不足。二是市场化不足、存在政府支配倾向。存在政府意志代替市场规律,政企角色不清,重前期建设、轻后期培育,政府过度参与、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三是特色不鲜明,缺乏活力。生搬硬套、缺乏创意,低端化、同质化开发;产业活力不够,甚至变相房地产化;不切实际、赶时髦,求多图快、大干快上。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特色不特,而且导致了小镇缺乏活力,难以发展。
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在调研中,就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也进一步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首先,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在合理区分不同地区和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导性标准;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合理设置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规划编制引导,进行专业化、精细化引导。
其次,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力所难及的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容易失范的领域及时引导规范,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运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要注重政策整合,以制度改革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活力。强化中央统筹,加强牵头统筹把握,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尽快梳理整合各部门特色小镇创建和支持政策,形成政策“组合拳”;强化政策创新,制定完善负面清单,鼓励先行先试,通过赋权增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强化监督评价,在有进有退的创建达标制基础上建立特色小镇跟踪、监督、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设立特色小镇国家引导基金,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建设运营。
第四,要强化法律意识,依法依规推动特色小镇发展。注意依法明晰各类资产权属,探索村(居)民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依法加强生态保护,将绿色发展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衡量指标。
此外,特色小镇建设还要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加强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文明氛围,彰显独特魅力。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委原、省会原主任郭庚茂: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通过调研感到,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必须强调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调研中发现,地方、部门和干部对特色小镇概念和内涵理解不清、定位不准、偏离方向目标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乱贴标签,有的“新瓶装旧酒”。
建议政府加强理念引导,组织学习培训,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干部头脑、指导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注重规划引导,从规划理念和创建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把关定向;运用标杆引导,制定共性评价标准,遴选成功典型实例示范,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特色小镇应当是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产业决策以领导偏好替代市场规律,推动发展靠分指标、压任务替代内在机制,投融资以政府包揽替代市场化运作等。
建议政府找准角色定位,注重机制创新,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基本路径。要“引导”、不要“主导”。引导企业“主动干”、不靠政府“逼着干”。可以“选苗助长”、不要“自种自养”。
一是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发掘优势资源、吸纳现代要素,形成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二是尽快建立一部(门)牵头、多家(部门)共建,各尽其职、协同发力的合作机制。
全国政协,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兼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中化集团参与发展的特色小镇
中化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主要是与企业承担的扶贫援藏工作相结合。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对口援藏央企,16年来中化开展了对日喀则市岗巴县的对口支援。结合岗巴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生诉求,我们提出“建设美丽边疆小镇”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卫国戍边、民生惠边、生态美边、产业兴边四方面加大投入。
一是,部分特色小镇的开发目标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适应。如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应是着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东部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周边,则需要重点解决区域产城协同发展问题。
一是企业布局特色小镇要有社会责任感。以人为本,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布,聚焦民生改善,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宜居环境,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
二是企业建设特色小镇需要“产城人文”并重。不能因为关注盈利模式而忽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文化传承等方面。
三是企业运营特色小镇要与政府建立长期互动的沟通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高效、有序开展,必须实现机制创新。
当前,运用特色小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又要切实解决政策措施不配套问题。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要素投入不足问题。建议建立特色小镇发展基金,通过财政补助或返还、金融机构参与等形式筹集基金,重点扶持具有农业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去年底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建议根据基层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地方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应适当提高用于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的比例;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应允许用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建议推广成都经验,采取挂职、下派、交流等方式,鼓励各类人才进村入镇;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科研院校与特色小镇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城里人入乡创业。
二、加大改革力度,解决运行机制不活问题。建议把农业类特色小镇作为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试验平台,允许先行先试,为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探路。如,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产权制度;推动乡村开发体制改革,采取灵活的开发体制,依托各地独特优势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特色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以产权明晰为基础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特色小镇必须拥有特色产业,已逐渐成为共识。如何培育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产业选择、生态构建、品牌培育、尊重规律四篇文章。
一、产业选择是前提。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可考虑三个维度:一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质;二是已有很好的产业孕育土壤和禀赋,未来在产业要素集聚上有他人难超越的比较优势;三是先人一步的前瞻性产业,具备较好培育价值和发展前景。
二、生态构建是关键。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产业发展应功夫在诗外,围绕主产业,仔细研究,精心打造适宜这一产业发展的专属土壤,促成各种要素高度集聚,构建小镇产业的有机生态,提升独特竞争力。
三、品牌培育是核心。品牌的着力培育有助于形成小镇特有的产业地标。一是要“聚焦”主业深耕,做专、做精、做优主业,形成小镇产品独特口碑;二是要“聚力”打造统一品牌,对小镇产品商标、原产地标识、产品溯源系统和诚信体系建设等,要从一开始就有顶层谋划,汇集各方力量,合力打造小镇产业共同的品牌特色;三是要持续发力,品牌是作用力函数更是时间函数。
四、尊重规律是根本。产业发展起根本作用的是市场规律。政府要做的是顺应市场规律,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环境。
一是国家层面出台的引导性文件和鼓励性政策一定要慎重,小镇建设是抓手不是目的,要防止为响应政府倡导而建小镇、为争取政策而建小镇。
二是产业发展需要依托载体,特色小镇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但也只是一种载体,在政策出台上要兼顾各种载体间的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刘聪:统筹谋划多措并举 提升特色小镇建设土地保障能力
一、加强规划引领。很多特色小镇在推进过程中,忽视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和管控作用,建设用地规模偏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紧密,导致项目落地难甚至出现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因而,特色小镇发展规划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多规合一”,科学划定特色小镇发展边界,控制建设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统筹增存用地。在特色小镇建设推进过程中,有些地方过分依赖新增建设用地,频频要规划空间、要土地指标,与此同时,当地农村还有大量零散、粗放用地,导致一边无地可用,一边建设用地效率低下。建议在国家逐年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大背景下,更多需要城乡用地的统筹与存量闲置用地的盘活利用,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建设用地布局调整,通过盘活农村存量用地和城镇原有建设存量用地,解决特色小镇空间不足、计划不够、项目落地难问题。对盘活存量用地成效突出的,给予土地政策利用计划指标奖励。
三、降低用地成本。在特色小镇建设推进过程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需要用足用好用活土地政策,降低用地成本,支持企业发展。建议在国家部委层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现有政策,加强研究运用,提升土地保障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宁夏民间商会会长何晓勇:多措激发西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活力和吸引力
宁夏作为西部省区,有7个小镇列入国家特色小(城)镇行列,还有10个省级特色小镇正在培育建设。实践证明,西部地区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有一定特色潜力和产业基础,但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造成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存在困难:一是产业培育发展定位不准,发展方向模糊。二是特色文化挖掘不够。对拥有的特色资源、应有特质认识不清,不善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特色和文化留存,特色小镇活力和吸引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设定特色小镇申报培育、过程督导、考核验收等环节中特色产业立镇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通过专家组专业人员全过程指导西部特色小镇产业布局和建设规划,及时组织总结推广各地产镇融合的先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