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3.05平方米,人均场馆服务次数达1.77人次,共有区级文化馆1家;图书馆10家(其中区级公共图书馆1家、分馆9家);街道综合文化站14家(含14家文化馆分馆);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个(其中达到市级“十个一”标准68家)。“欢乐潇湘 品质长沙 幸福望城”群众文艺汇演,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每日有书、每周有戏、每月有约、四季欢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让文化惠民渗透到千家万户,并在中宣部群众文化工作调研座谈会议2020年,共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3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省级项目2个(望城剪纸、长沙皮影);市级项目10个(新康木雕、丁字石雕、望城花鼓戏等);区级项目20个(靖港八大碗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45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人,市级18人,区级24人。
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旅游强县(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湖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旅游收入再上台阶。游客接待量从2016年的1318.4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的208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6年的6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8.3亿元,实现平均增速分别为12.2%、15.2%,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形成全域旅游产品方阵。以“一群三园”为重点,打造高层次、差异化、全景式的产品体系。目前,全区共有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各2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家,国家级特色小镇1家,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各2家,全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镇1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4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3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4家。三是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了潇湘大道、湘江大道等内部交通干道,先后建成近600公里的绿道、游道、自行车道,构建了2个旅游集散中心、3个旅游驿站、47个旅游志愿服务站、61个旅游咨询服务点的旅游服务网络;全区新建提质旅游厕所147座、停车位8000个,全区拥有各类住宿设施614家,房间数14046个,总床位20501张。四是打造文旅特色品牌。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推出199元无限畅游“望城全域旅游年(联)卡”, 助推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全力打造绿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古色古镇旅游3大特色品牌。
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18长沙·望城国际铁人三项赛获得中华体育大奖。一是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区各类体育场地达到2142个,总面积达到156.751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由2016年的2.06平方米增长至2020年的2.16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二是体育赛事活动跨越增长。成功举办环法自行车赛中国挑战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红土网球赛、千龙湖国际龙舟赛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赛事,全面提升望城知名度和美誉度。精心策划百村百盘百企百校男子篮球赛、农民欢乐运动会等各类基层赛事,引爆全民健身氛围。三是各类体育市场持续升温。各类体育培训机构相继来望城开设站点,推出培训业务。各大健身房、运动康复馆、游泳、滑翔伞等项目和市场主体在望城遍地生根开花。
一是公共文体旅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快,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已经严重滞后。
二是文化旅游融合有待加深。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影响文化旅游发展,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业受到较大的冲击,预计“十四五”前半程,这种疫情影响将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全区文旅业态和产品还不够丰富,产业链建设相对滞后,参与外部市场合作的能力与跨界经营实力不足,这就使得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全面融入到“双循环”体系中。
三是体育产业发展有待加快。目前全区体育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区域内只有销售和服务项目,没有体育生产制造企业支撑,存在传统经营、规模“散小”等短板,发展方向和领域不明确,尚未形成集聚和规模效益,缺乏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引领。
四是周边区域竞争加剧。长沙市内五区的文体旅产业起步较早,集聚效应明显,资源能级高、品牌影响力强,相比之下,望城的品牌效应和资源特色尚未充分挖掘。
未来五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湖南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
省委省政府对长沙寄予厚望,推进“强省会”战略,为长沙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推动长沙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不断提升省会功能,加快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扬帆起航。
未来五年,望城作为长沙主城区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江两岸”“一园三区”“一园三带”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全区各类要素资源加速聚集、活力涌动,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现代化建设恰逢其势。望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聚焦“四个定位”,紧扣“三个望城”,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望城建设的崭新篇章。“四个定位”“三个望城”是未来五年现代化新望城建设的前进方向和路径指引,是未来五年望城一切工作的行动总纲和行为总揽。
以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名片,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国家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为总目标,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文化,推进望城文体和旅业发展进入全国一线城市城区第一方阵,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聚焦“四个定位”,紧扣“三个望城”,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良好氛围和有利文化条件。
——建成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文旅提质增效,打造“旅游新方向、中国铜官窑”,支持铜官古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着力构建中国全域旅游新品牌、新地标、新矩阵。
——建成国家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以谷山体育公园、月亮岛体育文化园、黑麋峰户外体育文化园、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培育重大品牌体育赛事,形成“体育场馆+赛事+健身+休闲+培训+表演+商业+康养体育游+健身休闲游”的体育产业生态体系。
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建成国家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以铜官古镇为龙头,实施大项目带动、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推动湘江古镇群提质增效和差异化发展,打造湖湘文化地标、艺术群落和创梦基地。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力争5年内实现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设施充足便捷,综合监管机制完善,雷锋好人服务体系建立,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着力配备一批健身器材、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
遗址公园、湘江古镇群保护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形成品牌效应,助推全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进一步落实,“先考古,后土地供应”的前置模式广泛推广,基本实现文物区域评估全覆盖,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至2025年,力争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主要指标名列全国一线城市城区前列,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3-5万人。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5A级景区 1 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
到2025年,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50%以上,形成功能完善的区、街镇、村(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举办望城特色的国际国内IP赛事,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加快建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地域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文化品牌创建取得显著进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指标和综合实力名列全国一线城市城区前列。
依据望城区位交通特点、文旅资源特色,加快构建“一核一群一带一阵地、两湖三山四片区”的文旅发展布局和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铜官古镇文旅核心区。支持铜官古镇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将铜官片区打造成为文旅产业集聚区和高地,着力构建中国全域旅游新品牌、新地标、新矩阵。
一群:湘江古镇群。包括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欧阳询文化园、丁字石街所组成的湘江古镇群落,打造“一处湘江古镇群 半部湖湘文化史”的湘江古镇群2.0版。
一带:湘江文旅风光带。围绕湘江两岸景观资源,聚焦月亮岛体育公园、滨江万亩公园等,紧扣吃游购娱等业态,整体构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运动、亲子游乐和交通集散等为一体的湘江特色文旅风光带。
一阵地:雷锋精神主阵地。以雷锋文化主题公园(含雷锋故居、雷锋纪念馆等)为载体,聚焦雷锋精神,着力打造雷锋精神传承主阵地。用雷锋精神铸魂,推动传承雷锋精神系统化、常态化。
两湖: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和生态农业优势,打造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度假区。团头湖湿地公园。围绕优美生态、文化遗址、物种保护等优势,培育集科普宣教、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湿地主题公园。
三山:黑麋峰中国“福山”。依托“洞天福地”文化,完善文化载体,提质配套设施,打造游客满意度高,极具幸福感的长沙城郊环保公园和湖南省特色环保教育示范基地。书堂山艺术高地。擦亮“楷圣故里”文化名片,将书堂山打造成集书法培训、教学研究、王陵展览展示、交易拍卖于一体的文化艺术高地。谷山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围绕谷山生态资源,融合“遗址保护+文化创新+产业延伸”理念,布局文化广场、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形成“遗址核心+遗址公园+遗址区域”格局,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标杆。
四片区:光明大观园片区。提升光明大观园片区定位,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片,以亲子研学为特色,融合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构建儿童友好型亲子游乐园区。大众垸现代农业展示片区。以农耕文化、休闲农业为主题,聚焦现代化农业建设,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业公园。桥驿红色文旅片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望城红色旅游高地。茶亭花海片区。以花为产业,以美丽屋场为载体,依托惜字塔、九峰山、祥云山等自然资源,立足“生态涵养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展示“四季花海、五彩茶亭”魅力,继续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项目,构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打造龙头核心景区。重点围绕铜官古镇文化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大项目带动、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以唐代铜官窑陶瓷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以新华联铜官古镇、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为引擎,推动长沙铜官窑遗址“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统筹开发“古窑”、“老街”、“湘江”、“非遗”等系列优质资源。将铜官古镇片区打造成为国际陶瓷文化创意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加快旅游+产业融。